今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决定,在全县实施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党员“双带”能力强、镇党委“龙头”作用强”。如何落实“强核心工程”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农村稳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构牢前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拓展用人视野,坚持把选优配强镇、村级领导班子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而镇村干部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沿,因此要下功夫抓好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
(一)创新选拔培养方式,优化镇党委书记队伍结构。一是加大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县直单位与镇之间干部的交流,注重安排经历单一、缺乏基层历炼的干部到镇任职,引导和鼓励有较高学历、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担任领导职务,优化班子结构,真正发挥整体功能。二是实行公开选拔。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乐东县少数民族、妇女、党外、年轻干部四个“三三”计划等制度,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每年拿出部分镇领导岗位特别是镇委书记职务,分别在全省和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三是加大人才储备。通过层层推荐,严格把关和筛选,注重在艰苦地方、复杂环境、综合部门多岗锻炼和培养后备干部,并采取岗位轮换和分配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等方式,让其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为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储备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力量。
(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在有计划地招录镇选调生、村级选聘生的基础上,采取招聘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等形式,每年公开招聘一批农村待业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乡土人才到村级组织任职,为村级班子建设聚集人才。二是选派优秀的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任职(挂职)。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的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任职(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鼓励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是探索推行优秀村干部跨村任职工作。对党支部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而且本村又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相邻的村选派有工作经验的副职村干部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配强支部班子。四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后备干部花名册和档案,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培养3名后备干部特别是注重培养和招聘返乡大学生后备干部,并安排他们担任支书(主任)助理、文书、治安信息员、调解员等职务。
二、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着力提高农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集中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程,将农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到县级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对新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年组织部分优秀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外出考察,选派一批山区优秀村干部定期到沿海行政村(社区)跟班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发展经济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要与有关院校联合举办农村干部学历和职业技术教育班,积极鼓励引导村干部参加高等院校及党校、农校、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每个行政村至少有2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资金扶持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小额贷款工作,指导各村(社区)成立由5人组成的联保小组,协调农村信用社在小额资金信贷上支持群众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创造性地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四是实施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认真执行《乐东黎族自治县2009-2012年农村党员培训规划》,重点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有计划地举办香蕉能手、橡胶能手、哈密瓜能手、养殖能手等各类能手培训班至少5期。
三、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实施一系列激励、关怀、帮扶措施,着力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稳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基础。一是经济待遇激励。坚持把村“两委”干部生活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确保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每月人均不低于500元的基础上,要适当提高村干部每月生活补贴。出台《乐东黎族自治县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和支持农村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二是政治出路激励。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镇公务员、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十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落选后可直接安排到镇属企业工作,也可提名为镇领导班子副职人选参加选举。三是精神生活激励。建立农村干部常年体检制度,每年组织农村干部到县级医院免费体检一次。对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优先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生病时适当给予农村医疗救助;子女入学、征兵以及就业时,给予优惠照顾、优先征用和照顾。
四、创新工作载体,着力提高党建工作引领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经济发展、平安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结合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三农”重点工作,认真执行镇村干部联合“住村坐班”、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巡回检查等制度,推行由镇党委书记主持的,镇、村、住村干部参加的月工作例会制度,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摆到镇党委的重要工作日程。二是大力开展服务型、技能型镇政府建设。组织调配农业科技人才补充到乡镇公务员队伍,根据乡镇缺编情况每年招聘一批农业科技人才。成立县镇两级农技服务中心,加强村级农业110服务站点建设,设立镇干部技能服务窗口和村级“为民服务站”,进一步提升镇政府领导农村科学发展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二是开展“三建三带”活动,切实增强党支部领导核心。要结合开展“一抓三促”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以“三建三带”(建好组织、建好班子、建好队伍,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发展的作用。三是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注意在香蕉、瓜菜、橡胶、槟榔、花卉等主导产业中设立党支部,通过推行“公司+支部”的工作模式,引导产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村党员干部加入公司,使农村党员干部在公司、产业大户的带动下逐步走上致富之路。四是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一对一”的方式,由县委工作部门党组织与党建工作薄弱村党组织、涉农部门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公安边防部门党组织与治安问题村党组织、执纪执法部门党组织与矛盾纠纷村党组织分别结成共建对子,着力把联系村打造成为“五好”村党支部、致富村、平安村、和谐村。
乐东县委组织部 陈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