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东县始终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成长的摇篮,采取“五个一线”培养、“三个优先”使用、“两个靠前”选拔等形式,加强基层一线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力度,树立“基层练干部,一线出干部”的用人导向,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一、突出“五个一线”,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干部的“主战场”。一是在农村建设一线培养“实干型”干部。针对新农村建设对实用型干部的大量需求,先后从县机关、镇(街道)机关选派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后进村任职第一书记,磨练意志、增长见识,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后进村转化升级。二是在路线教育活动一线培养“作风型”干部。先后选派50名作风正派、富有责任心的干部组成10个督导组,在指导全县100个单位开展路线教育活动时,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有效的改善了全县各单位的工作作风。2014年在全县干部作风抽查满意度达90%以上。三是在重点项目一线培养“攻坚型”干部。针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矛盾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的现状,先后选派300余名县和镇机关干部到西环高铁乐东段、黄流中学扩建、望楼河整治、龙栖湾美丽渔村改造、黄流商贸城改造、中线高速“乐东段”等重点项目一线攻坚克难,进一步锻炼干部、推进项目。四是在农村发展一线培养“经管型”干部。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和农村基层党建的需要,先后培养22名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书记助理等职,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经济管理水平。近年来,先后有8名优秀的村党支部、主任通过招考成功的进入了乡镇公务员队伍。五是在防风抗灾一线培养“意志型”干部。作为防风抗灾的重点区域,每年选派年轻干部成立应急小分队,战斗在防风抗灾一线,到点值班,上堤巡查,进一步锻炼意志力和执行力。2012年以来,先后从“五个一线”择优提拔38名优秀干部。
二、坚持“三个优先”,把基层一线作为选人用人的“快车道”。乐东县着眼于激发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十分注重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积极始终坚持“三个优先”。一是优先提拔在重点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近年来,在提拔使用干部上,注重提拔那些在重点项目中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如在西环高铁乐东段征地工作中,负责利国镇佛丰村段,时任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林丹华,各项工作都冲锋在前,特别是多次高血压送医后,仍坚持回到一线工作,最终该组仅用了9天时间,圆满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其也被提拔为县住建局局长。又如在中线高速公路乐东段重地项目中,据统计有12名干部不同程度的伤病,都无一请假,坚持完成各自的征地任务,他们将会在以后的任用干部中得到优先考虑。二是优先考虑有专业特长的干部。乐东县近年来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急需大量的城市规划、教育、卫生、经济、国土等人才。因此,在工作中重点考虑能吃苦、肯干事、又有一技之长的干部。如在龙栖湾工作队表现突出的原发改局副局长石海华,系我县设计规划人才,提拔使用为县城投公司总经理,在新的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据统计,近3年来,我县先后提拔使用城市规划、教育、医疗卫生、国土、公安等专业特长干部26名。三是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年轻、妇女、非党“四类”干部。严格按照省委关于“四类”干部培养规划,在不超编、不违规的前提下,优化“四类”干部配备。2010年以来,我县共提拔使用“四类”干部52名,优化了干部结构。通过“三个优先”,使广大基层一线干部工作上有干头、事业上有奔头、政治上有盼头,初步构建了“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出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工作机制,起到了提拔一个、激励一片的作用,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实行“两个靠前”,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靠前检验干部作风。以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活动为契机,结合我县当前重点工作需要,先后选派了十个监督小组,靠前一线了解干部在各重点项目、工作中的表现,特别是作风建设,设立每个干部的近期工作表现文字档案,及时掌握干部动态。近三年来,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我县机关、镇村各级干部作风明显得到改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为我县储备了一批富有经验、作风扎实的后备干部。二是靠前一线考察使用干部。在历次重点项目工作中,都选派组织部的干部参与,在项目一线考察、跟踪、了解干部的表现,对其适时提出任职建议。如在龙栖湾美丽渔村改造项目中,在跟踪考察了解的基础上,对表现突出的两个小组组长提出任职建议,最终县委同时任命两名干部为县直有关单位一把手。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县共靠前考察提拔使用的干部16名,树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