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李海朋 实习生 陈卓斌
今天一大早,乐东黎族自治县山道村村民符成东就来到自家地里,一边操持农活一边等待着海南大学的农学教授们,从海口赶来为他家的豇豆“把脉问诊”。
今年9月,海南大学社会服务项目“海南乐东冬季瓜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落户山道村。从那时起,以该校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李增平为技术组长的几位教授就与山道村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几乎每周进村一次,在种植冬季瓜菜方面给予他们技术指导。
李增平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山道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惜”。这里虽然气候温暖,土地资源优良,很适合发展冬季瓜菜,但长期以来村民们利用土地的方式“简单粗暴”——种植单一作物、过量使用农药,不会调理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病虫害防控能力降低,长此以往这些良田或将成为一堆无用的废土。
他们教农民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可农民嫌麻烦;他们教农民控制药量,遵循自然规律,可农民怕遭虫害减产。但教授们也不气馁,从5户“最好打交道”的农户入手,以他们的土地为“试验田”,一点一点地把科学的种植方法灌输给他们。
没几个月,按照李增平等人指导的技术和方法种植辣椒和茄子的农户符泽就尝到了甜头:他的茄子挂果多、产量高、味道好,今年收入比往年同期多了将近一倍。邻近的农户都来询问:“这真是按照那些大学老师教的方法种出来的菜?”
56岁的贫困户符成新说,海大教授改变了他几十年的陈旧种植观念,如今按新的技术和方法种出来的豇豆,每亩收入高达近万元。他虽腿有残疾,但干劲十足,准备把原来种玉米的几亩田地也改种豇豆:“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很快就能摘掉‘贫困帽’!”
李增平明显感觉到老乡们的变化:“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观望,再到如今主动拉着我们去地里看,村民们对我们是越来越信任,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这一次来山道村,他们照旧会待两天时间,给第二批约10户农民作技术指导。只是这一次,刚刚“毕业”的5户农户也成了他们的好帮手,将以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乡亲们提高种植技术,加速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