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网全媒体报道组第七站走进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只朝村。2015年起,省财政厅对只朝村开始实施定点帮扶,派出该厅教科文处主任科员杨福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累计争取资金1693万元,建设12个项目,力促只朝村公共基础设施“换新颜”;深入落实教育、产业、就业等精准扶贫措施,让只朝村贫困户有了“新动力”和“新期待”。
【村貌】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只朝村是一个纯黎族村寨,总人口585户1840余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只朝村中的道路没有硬化且破损严重,村民出行尤为不便;学校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常年得不到更新;村民收入微薄,有的仍住在茅草搭建的船型屋中……数据显示,只朝村贫困人口达到105户413人,占到总人数的22%左右。亟待改变的呼声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也是杨福林及省财政厅的扶贫方向和决心。
只朝村中仍有村民住在船型屋中。(文/图叶俊一)
只朝村村貌。(文/图叶俊一)
【用策】2015年7月,杨福林一上任,就面临只朝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户脱贫无方两大难题。通过一户户走访,杨福林掌握了村子的整体情况和贫困户的迫切需求,并将其汇报给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
一年多的时间里,省财政厅充分结合相关政策,争取资金1693万元,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及企业,开工建设12个项目。与此同时,该部门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行动,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落实精准扶贫。一场核心为改变的“大戏”,正如火如荼地在只朝村上演。
杨福林(右一)到村民家中走访,村民留他吃饭。(文/图叶俊一)
【新面貌一】11条“户户通”公路通到村民家门口——省财政厅争取资金408万元,建成户户通道路11条共6.8公里,只朝村的村民终于走上了放心路!无论是放牛的老人,还是骑摩托车的男子,他们已经同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土路正式告别。
只朝村之前的土路。杨福林供图
如今,水泥路已取代土路。(文/图叶俊一)
村民骑车行驶在新修的户户通水泥路上。(文/图叶俊一)
【新面貌二】重要的生产道路正紧张建设——只朝村村民家家户户均种植有橡胶林,然而从村庄通往橡胶林的生产道路仍是一条土路,崎岖不平的路面寸步难行,更别提大货车如何安全快速通行。要想富,先修路,省财厅争取资金120万元,对这条至关重要的生产道路进行修复。目前,施工队正紧张建设,预计11月底前可以完工。
通往橡胶林的生产道路是一条土路,不方便村民生产工作。(文/图叶俊一)
省财厅争取资金120万元修建生产道路,预计11月底前完工。(文/图叶俊一)
【新面貌三】只朝小学完成改造升级——2002年,刘赵明就来到只朝小学当校长。他记得当初学校就两间教室,老师没有宿舍,只好把床摆在教室里面,与讲台对视。下课后,学生没有多余的地方活动,有时便会坐在老师的床上玩耍;放学后,老师没有厨房,就直接在走廊上做饭。“再穷不能穷教育”,杨福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实际行动起来。他积极争取资金150万元,对只朝小学进行改造升级。现在,一栋两层高的教学大楼已经建好,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篮球等设施亦已完善。只朝小学的读书声和欢笑声再次成为美妙的乐章。
新建的只朝小学教学楼。(文/图叶俊一)
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文/图叶俊一)
【新面貌四】自来水入户解决吃水难困惑——“我们打的井只有5、6米深,再往下就是泥土,这就造成一到旱季,井里就没有水了,我们只好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喝!”2015年7月刚到只朝村报到的杨福林就接到多位村民反映吃水难的问题。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杨福林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180万元,开工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目前,两座水塔已经基本建好,村民们很快就能喝到“安心水”。
新修的水塔上即将完工。(文/图叶俊一)
工人们正抓紧施工,很快,村民就能喝上自来水。(文/图叶俊一)
【新面貌五】除此之外,还建设文化室让村民有了新的活动场所,购买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为村民播放电影,落实光纤进村项目让村民能够享受互联网的便利,绿化主要道路、村委办公场所让村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在一年多的任期内,杨福林时刻与派出单位省财政厅联系,总计争取1693万资金,累计建设12个项目,只朝村的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这,只是改变的一部分。
购置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村民播放电影。(文/图叶俊一)
【新动力】孩子上学不再愁——只朝村民刘国成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刚毕业,二女儿在五指山上大学,小儿子在乐东读高中,长期以来,孩子们高额的学费加上此前赡养老人的债务,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起来。得知刘国成的情况后,杨福林通过教育扶贫为其孩子申请助学金,通过危房改造让其有资金修建新房子。改变不止表面,更在内心。刘国成说,孩子上学不用再发愁,接下来他打算去合作社当管理员学习技术或者外出务工,一家人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刘国成家中有三个孩子,狭窄的房间根本睡不下一家人。(文/图叶俊一)
通过教育脱贫等措施,刘国成的孩子领上了助学金,二女儿正在给父亲打电话报告近况。(文/图叶俊一)
【新期待一】单身汉渴望爱情降临——只朝村413名贫困人口中,有26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省财政厅进点帮扶时,外出务工的只有20余人,仅占贫困人口中劳动力的7%。贫困户刘雄德此前就待在家中,靠着种地等维持生计,日子实在困苦。为了让贫困户拥有发展致富能力,杨福林通过就业脱贫等方式,引导刘雄德等村民外出务工。现在,刘雄德是万宁口味王槟榔厂一名职工,每月赚取稳定工资,危房改造工程也正有序进行。“我想娶个老婆!”刘雄德有了新的期待。
刘雄德站在祖屋前,家中除了床没有任何家具和电器。(文/图叶俊一)
通过就业脱贫等方式,刘雄德有了稳定收入,盖上了新房子,他也有了一个新期待。(文/图叶俊一)
【新期待二】茄子快快长成——“治穷要治根,产业是核心”。为培育只朝村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省财政厅协调省农科院投入30万元,帮助贫困户种植150亩茄子、冬瓜、豇豆等冬季瓜菜,并提供肥料和技术支持。目前已有14户贫困户种上了40亩35000株茄子苗。其中,贫困户刘德明种了3亩茄子苗,预计每亩可收获1000斤茄子,总收入可达万元。“就盼着它们快快长大,卖个好价钱!”刘德明说道。
刘德明盼望茄子快快生长。(文/图叶俊一)
目前,只朝村已有14户贫困户种上了40亩35000株茄子苗。(文/图叶俊一)
【新期待三】除了冬季瓜菜外,在杨福林及省财政厅的协调帮助下,只朝朝村还成立了以“公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为主要模式的养羊、养鸡合作社。其中,养鸡合作社预计年出栏量20万只鸡,年净利润80万元,105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33.12万元,每户可分红3000元。目前,养鸡合作社正在建设道路,主体工程将于近期开工;已成立一个小型养羊合作社,另一个大型养羊合作社主体建筑已封顶。
在一片香蕉园内,一个小型养羊合作社已建成。(文/图叶俊一)
在一片香蕉园内,一个小型养羊合作社已建成。(文/图叶俊一)
【学习不止】尽管到只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间并不长,但杨福林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村子的发展。他协调专家学者,为村干部开展培训,讲解工作方法;先后组织45名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到白沙县学习林下种养牛大力、益智和砂仁技术,到澄迈县学习林下养鸡、养鸭技术,到文昌市学习文昌鸡养殖技术……
杨福林组织贫困户和村民外出学习。杨福林供图
【奋斗不息】“当村民的生活和心态发生真正改变时,我就会感到非常有价值!”太阳升起,微风吹拂,杨福林望了望只朝小学围墙上印写的脱贫宣传标语,继续向村子走去。那里,还有一份未竟的事业需要他坚持奋斗。
只朝村内随处可见醒目的脱贫宣传语。(文/图叶俊一)
杨福林在只朝村。(文/图叶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