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18期将于2021年09月27日20点在海南经济频道、20点30分在三沙卫视,2021年10月03日16点20分在海南卫视播出,大家也可以从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下载“视听海南”手机客户端同步进行收看。
◆永远跟党走
温故知新、温故知党。今天的《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板块,带大家了解“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为国护海,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故事,一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王书茂分享了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感受,同时还讲述了个人几十年来守海护海的经历和带领潭门渔民转型致富的经验。
王书茂表示,自己将继续带领广大渔民兄弟守好祖国的“南大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致富带头人,带领潭门村老百姓发展休闲渔业,壮大集体经济,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党员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建设海南自贸港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夜校开讲啦
波澜壮阔的南海,自古就是中国固有的疆域,是中国渔民的“祖宗海”,耕海牧渔是琼海潭门世代遵循的生活方式,多个岛礁都曾留下王书茂和潭门渔民几代人挥汗如雨的身影。本期《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就由 “七一勋章”获得者、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 王书茂讲述他带领大家建设美丽“新渔村”的故事。
王书茂介绍,他生在渔民家庭,以海为生,以海为家。1996年,王书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动父亲和儿子一起加入东门礁施工队,“三代同堂”共同守护南海。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并慰问了海上民兵连。自此,王书茂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带头“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带领潭门渔民共同发展。同村的符文深在王书茂的鼓励下,用3层楼房抵押贷款,造了一艘总价近千万元450吨的钢质渔船,每年纯收入近百万元。现在,潭门镇上百吨的渔船有近百艘。
捕鱼有休渔期,上岸修整的渔民该靠什么增加收入?考虑到村民们没有其他工作技能,王书茂结合乡村振兴和渔民的特点,带领潭门村渔民党员建设美丽庭院,并利用近海资源,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建议,开发旅游产品。
目前,潭门镇有近400名渔民组织成立了5个休闲渔业合作社,发展海上垂钓、民宿等第三产业,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王书茂被村民推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将带领全体村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挖掘潭门独特的南海渔牧历史和文化,围绕乡村振兴,按照“南海小镇”的建设目标,走适合转型转产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超级新农人
·黎捷:返乡创业种辣木 带着乡亲一块富
今天来到夜校课堂的“超级新农人”是海南木养元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黎捷,他是海南首批“南海乡土人才”,返乡推动热带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夜校课堂,黎捷将和琼海市嘉积镇新朝村脱贫户 黎君忠一起讲述实现辣木标准化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并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的故事。
怀揣着对田园的憧憬,2014年,黎捷放弃了广州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海南创业,并将目光锁定在海南少有的辣木产业上。辣木种植成本低,收益可观,经过不断的品种改良、种植方法改进等探索,黎捷将辣木的年亩产翻了一倍,并完善了辣木产业的产品链,实现了自产、加工和销售一体。
黎君忠说,他2017年加入辣木合作社,主要负责水电管护、种植养护等工作,收入稳定,让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黎君忠希望辣木合作社可以一直发展下去,带动更多像他这样的脱贫户就业,让大家的生活都可以得到改善。
黎捷表示,作为“超级新农人”,他始终对乡土和现代农业抱有热情,并不断将新理念、新技术注入传统农业中。黎捷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到海南的热带特色农业中,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让更多返乡创业人才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助力。
◆致富看我的
·大学生回村当农民 学技术种出莲雾“致富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琼琼海市大路镇,莲雾是一项传统且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琼海亚莲莲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昌龙、琼海亚莲莲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 罗英、琼海亚莲莲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 许明壮来到夜校演播室,分享琼海是如何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发展壮大莲雾产业的经验做法。
多年前,学习“生物技术”专业的张昌龙返乡创业,他利用家里200多亩莲雾种植基地,建立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学生校外培训基地,为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莲雾种植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并带领自己的团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种植莲雾的效益。
罗英和许明壮都是通过在莲雾基地实习,加入到莲雾产业中的年轻人。未来,张昌龙将带领团队更好的带动村民们利用科学种植增加收入,用知识和技术助推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振兴乡村。
◆我的美丽乡村
·琼海排港村:古韵渔港,潮起新生
访谈最后,琼海市潭门镇无所归止渔民合作社理事长 符名林、琼海市潭门镇党委委员 吉超将在演播室介绍了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是如何依托古朴院落、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渔乡特点的文化旅游名片。
符名林介绍,自从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之后,他从一名“资深闯海人”转型为“民宿第一人”。符名林将渔家文化、渔民故事以及赶海、出海、浮浅等项目融入民宿。
吉超表示,发展乡村振兴休闲渔业要找对模式、找对路,以“党建+企业+合作社+渔民村民”的模式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找对资源优势,打造排港村的“海南古渔村”风貌;最后,要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利好政策,招商引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农旅融合发展,推动渔民的转业转产升级,共同发展乡村渔业。
◆夜校“走上致富路”送课下乡活动走进陵水
近期,《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栏目送课下乡“走上致富路”系列活动走进陵水,为当地的老乡们带来实用的技术课程。
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礼亭村委会的村民大多以种植龙眼为主,根据村民们的需求“夜校专家团”的张展周老师因地制宜的讲解了龙眼的种植技术,并来到果地进行实地操作教学。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礼亭村委会鸭四队脱贫户 陈良说,今天的技术课非常重要,他在课上学会了龙眼的控梢技术,为自己种植龙眼提供了技术保障。
接下来,夜校小分队又来到提蒙乡沟尾村为村民带来了豇豆的种植技术课。通过专家张老师的讲解和对村民们答疑解惑,让村民们认识到,种地也要讲究科学方法,传统的方法虽然使用广泛,但技术是要不断学习和突破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农业知识,才能增产增效。
◆夜校帮忙团
·非洲猪瘟难防控?夜校专家有妙招!
非洲猪瘟是困扰广大生猪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祖关村委会村民 卓珠燕家的猪患病死亡损失不小,面对急需复养的卓阿姐,帮忙团专家张老师给出了建议:非洲猪瘟过后,猪圈应及时消毒。
张老师介绍,正确的消毒方法为:第一步,清理猪圈,把杂物清出;第二步,用水对猪圈进行整体清洗后,找干树叶铺在猪圈地面(根据猪圈顶棚高度铺不同厚度,如2米棚高铺4公分厚树叶),点火焚烧树叶,对猪舍墙壁、食槽、地面等进行消毒。之后在清水中加入石灰,放置一晚配成20%的石灰乳,在猪圈内进行涂抹,若在石灰乳内加入1%-2%的火碱,消毒效果更佳,7天过后进行清洗。过后用戊二醛消毒液消毒2次,间隔3天一次。
目前,非洲猪瘟仍然没有办法完全治愈,但农户可以在复养之后,通过日常杀毒和安装防虫网的方式,有效避免生猪染病。
◆夜校农技小课堂
节目最后,为了帮助农户们掌握种植、养殖的技术技巧,更好的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夜校推出了农科农技教学板块,为农户朋友在种养殖方面提供技术保障。
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
有效的防控非洲猪瘟一定要做到“六不”“六要”。“六不”即不能用泔水喂猪、不能私屠乱宰、不能乱扔死猪、不能偷运生猪、不能乱窜猪场、不能从疫区买猪。“六要”是指:生猪一定要圈养、猪栏每天要消毒、生猪出栏要检疫、发现异常要隔离、发现死猪要报告、进出猪场要消毒。
只要做到“六不”“六要”,非洲猪瘟是可以有效防范的。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猪和野猪之外的其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