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52期将于2023年2月20日20点在海南自贸频道、20点30分在三沙卫视,2023年2月26日16点10分在海南卫视播出,大家也可以从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下载“视听海南”手机客户端同步进行收看。
◆夜校开讲啦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今天的《乡村振兴电视夜校》邀请到中共定安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两新”工委书记、党巡办主任 吴多发,来和大家聊一聊定安是如何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吴多发表示,定安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振兴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定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就在于定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
为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定安各类特色资源,提升定安农村的“核心竞争力”,定安县委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组织振兴为引领、生态振兴为牵引,通过建强一支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理顺一个机制,构筑农村“大党建”新格局;搭建一个平台,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一体推进五个振兴。
◆访谈环节
·定安水冲坡村:创新开展“三问工作室”制度 畅通社情民意渠道
为了增强党的最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治理水平,近年来,定安县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推行“两代表一委员”三问工作室,究竟什么是“三问”?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定安县定城镇水冲坡村党支部书记 朱倩、定安县定城镇水冲坡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陈太梵将进行详细解答。
朱倩介绍,为落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立的三问工作室以县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为主体,通过在村里设立上访窗口,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切实履行“民声直通车”的职责。
陈太梵说,三问工作室成立后,工作队会积极宣传,让村民了解三问工作室,其次协同工作室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及时回应村民的诉求,三是整合资源,为水冲坡村发展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助推水冲坡村高质量发展。
·定安安仁村:“短中长”产业立体发展 村企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产业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精准发力。定安县龙湖镇安仁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修召和安仁村村民符永丽将在夜校课堂讲述,如何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企业化发展,安仁村成立公司发展“安仁鸡”养殖,并将养鸡场和椰子基地结合,形成“树下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降低人工成本、节约土地,提高除草效率。同时,安仁村还发展短期产业“安仁粽”,打造“短中长”立体产业,让村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也让安仁村从村集体收入“空壳村”发展到年收入百万的“富裕村”。
符永丽说,村里发展村集体经济,自己的钱包也跟着“鼓起来”,除了能在“家门口”务工,还有定期分红。不仅如此,新产业也为她带来了新机遇,学到了不少种植养殖技术,开阔了眼界,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定安大山村:党建引领文化创意 唤醒“大山”中的惊喜
因地制宜谋求发展,是振兴乡村的科学发展思路,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吴承想将在夜校课堂分享大山村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让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经验做法。
曾经的大山村,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为改变这种情况,大山村党员带头,引导群众自觉自发参与创建,贡献力量。村民们通过让出建设用地,为文化长廊捐款等方式,让大山村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走上快车道。而水塔下别具一格的水塔咖啡屋,也成为了大山村的靓丽风景线,70多亩咖啡种植面积,不仅让水塔咖啡屋自给自足,也让大山咖啡逐渐走入市场。
吴承想表示,大山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多元共建格局,让村民真正感受到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成功。未来,大山村会将传统种植产业和文化产业充分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继续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