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57期将于2023年5月8日20点在海南自贸频道、20点30分在三沙卫视,2023年5月14日16点10分在海南卫视播出,大家也可以从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下载“视听海南”手机客户端同步进行收看。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召唤下,大批青年返乡创业,从发展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青年的回归,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为继续和发扬“五四”精神,《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推出“我的青春我的村”特别策划,邀请四位返乡青年,在他们奋斗的地方讲述他们是如何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
◆夜校开讲啦
·白沙张潮瑛:巧借新媒体传播黎锦文化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从小被黎锦耳濡目染的张潮瑛,因为一次契机深入了解了黎锦文化,于是在外工作的张潮瑛毅然返乡,学习黎锦技艺,成立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传承黎锦文化。
张潮瑛始终不忘传承重任,不仅免费开设培训班教授传统黎锦技艺,还活用新媒体传播,穿黎锦跳舞直播带货,并跳出合作社百万销售额。2019年,合作社仅抖音销售就达到了150多万元,张潮瑛也实现了带动村民共富的美好愿景。
如今,白沙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欢上织锦技艺。接下来,张潮瑛将发挥青年力量,引进更多黎族非遗项目,把村里的年轻人培育成黎族文化的传播使者,通过沉浸式的黎族文化旅游体验,带动白沙的乡村振兴。
·白沙符君伟:我与百香果的蜕变之路
作为一名因响应家乡“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而返乡创业的黎族青年,“以一个产品,打造一个品牌,撑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情怀始终让符君伟难以释怀。2019年,符君伟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百香果产业。
面对灾害天气及三年疫情造成的损失,符君伟迎难而上,以青年应有的勇气挑重担,提升产业思维。从只做“荣邦”百香果,发展到陵水、临高等地,同时跨越琼州海峡,走进广西靖西与云南红河,开启符君伟的“1573百香果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符君伟的百香果产业在海南已达到2000多亩,公司发苗带动海南农户种植3000亩,在充分利用科学与技术管理下,百香果年亩产值达2.4万元。未来,符君伟还将继续扩大百香果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
·文昌林健乐:把青春献给乡村 让梦想扎根土地
时代更迭变幻,不变的是对故乡的热爱……2021年,在一片不理解的声音中,林健乐回到文昌凤会村,加入到基层干部的工作队伍,将他的那份奋斗拼搏的热情,全部融入到家乡的建设中。
挖掘特色美食和人文历史,丰富村民文体活动,发展产业,成立了村农业公司等,林健乐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回乡的几年,林健乐将青春的汗水播撒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现如今的凤会村,产业富饶,水清岸绿环境美,林健乐还将继续在这片广袤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儋州林琼玲:返乡创业让我的生活更精彩
沙滩,海水,咸湿的空气,古老的渔民居都是儋州泊潮村的魅力和特色。从事旅游行业的林琼玲,因为喜欢小众、独特、原生态的体验式旅游,于是她回到了家乡——泊潮村,开启了她的乡村创业之旅。
为了把家乡的美呈现给大众,林琼玲扎根乡村,不断探索,她开发和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以整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丰富旅游体验;利用更多平台进行推广,将泊潮村旅游从0到1发展起来。
林琼玲说,泊潮村从原始小渔村到赶海网红点到美丽渔村过程的转变,推动了村里的发展和当地渔民的转业、转产。让更多渔民上岸,也推动村容村貌的变化,产业建起来了,才能吸引更多像林琼玲这样的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一起向未来”夜校送课下乡系列活动第三场走进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
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增加农民收益。2023年4月21日,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举办的“一起向未来”送课下乡系列活动第三场来到了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委会。
“夜校专家团”的张展周老师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为村民送去黑山羊养殖的技术知识。而为了发展“冷泉芋头”特色产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刘昭华老师则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来到田间,结合芋头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讲解芋头种植技术。
接下来,夜校还将继续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将会陆续走进海南各个市县,做好“一起向未来”送课下乡系列活动,结合当地农时农事的需要,送农民最需要的技术,让农户们的腰包鼓起来,村子富起来!